SAE 2025电池安全与可靠性国际会议在沪召开

  随着新能源应用的广泛使用,特别是在电动汽车、智能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存储领域,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关键问题。10月23日至25日,SAE 2025电池安全与可靠性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。大会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,石油与化工行业先进电池系统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协办,SAE International(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)提供学术支持。围绕“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与可靠性”主题,来自全球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产业链企业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与工程师齐聚一堂,聚焦安全设计、风险防控、标准协同与数据驱动等前沿议题,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,不仅提升了我国在电池安全与可靠性领域的国际影响力,也为构建更加安全、可靠、可持续的电动化未来注入了新动能。我校校长轩福贞出席会议并讲话,副校长李涛出席会议并致辞。大会执行主席、机动学院栾伟玲教授主持开幕式。

  轩福贞在讲话中指出,电池安全与可靠性是能源转型与交通电动化的关键命题,需以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协同破解系统性挑战。华东理工大学将持续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,着力搭建创新合作平台,既聚焦基础研究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也紧扣产业端实际需求,力争为电池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、标准构建等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。李涛在致辞中表示,希望借助本次交流契机,各方围绕电池安全与可靠性核心议题深度协作,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精准对接,助力多学科交叉成果更快落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抓手。SAE International中国区总经理刘乐表示,安全是产业发展的根基,SAE正推进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在内的国际标准体系建设。上汽集团副总裁、总工程师祖似杰强调“工程即责任”,应将安全管理前移至设计源头,以“数据证据链”支撑事前量化预防。

  大会特邀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主持。美国密歇根大学Anna G. Stefanopoulou教授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Jennifer Wen、欧洲人文与科学院院士Jerry Jinyue Yan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久俊、SAE电池标准委员会主席Brian Engle、福特亚太区前副总裁Jay Zhou、华东理工大学栾伟玲教授、中国计量大学叶树亮教授、青岛大学郭向欣教授、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安全总工程师陈小波、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、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发部经理宋淦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芳等13位专家作大会报告,涵盖热失控机理、安全设计、智能制造、测试评价、失效分析与标准法规等方向。

  会议形成3项行业共识,包括推动“事前预防与早期弱信号感知”成为行业标准;构建“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数据体系”,以量化方式验证安全;打造“跨学科联合试验台”,提升产业标准验证效率。

  圆桌论坛以“电动化时代的电池安全与可靠性保障”为主题,由Jay Zhou博士主持。与会嘉宾围绕电池生命周期风险、故障检测与标准适配等方面展开讨论。大家认为,当前安全瓶颈主要源于跨阶段风险识别与数据透明度不足,应以多尺度传感与模型融合实现早期诊断,建立“预测性安全管理”体系。同时,行业需建设共享验证平台,以数据驱动标准、以标准引领创新,形成贯穿设计—制造—使用—回收的安全闭环。

  大会共设置5个专题分会场,近百位专家与青年学者作主旨或学术报告,方向涵盖电池安全管理、风险评估、材料与结构创新、热失控防控、寿命预测与可靠性建模等。大会同期还举办了优秀学生论文竞赛和论文海报评选活动,大会联合执行主席——SAE电池标准委员会主席Brian Engle、华东理工大学陈浩峰教授,同济大学韩广帅副教授担任评审专家。来自华东理工大学、重庆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14位研究生获奖,充分展现了青年学者的科研潜力与创新活力。

  会议一致认为,电池安全与可靠性研究需形成“从模型到标准、从数据到证据”的工程闭环。上汽集团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徐工集团等行业龙头积极参与。主办方将与国际学会和产业伙伴共建联合标准试验台、事故机理数据库与开放数据平台,为下一代高安全储能系统奠定基础。


网页发布时间: 2025-10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