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明亮

  朱明亮


  E-mail:mlzhu@ecust.edu.cn


  职务:副院长


  职称:教授,博导

 

  招生信息:欢迎报考硕/博士研究生

 

  招生专业:[080200]机械工程[080700]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,[085800]能源动力,[085500]机械



个人简介

2011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,2016年9月任副教授,2020年9月起任教授,2025年1月起担任副院长,曾赴英国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和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做访问学者(2014-2015年)。先后入选上海市“晨光学者”(2012年)、“青年科技启明星”(2017年),国家优青(2019年)和上海市“曙光学者”(2021年)。现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、中国核学会核设备分会理事和上海市现代设计法学会理事。

联系方式: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402信箱,200237;021-64252910。


研究方向

面向核电、火电、核聚变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国家重大需求,面向国际学术前沿,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,促进机械装备向设计-制造-运维一体化方向发展。

(1) 结构寿命与可靠性;

(2) 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;

(3) 极端制造与原子级制造;

(4) 制造系统、装备与技术开发。


承担项目

近五年,主持承担国家级、省部级和头部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。代表性项目包括:

(1) 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,大型核聚变堆关键部件的极端制造基础研究,2025-2029。

(2)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,新型热质储能系统关键蓄换热设备高温部件寿命预测方法研究,2023-2026。

(3) 上海市教委重大项目,超长寿命服役机械结构完整性基础研究,2023-2027。

(4) 上海市科委探索者项目,新型铁-镍基高温合金焊接接头高温蠕变断裂机理研究,2024-2026。

(5) 中核集团、上海电气、东方电气、哈尔滨电气、中船重工等企业委托项目。


获奖成果

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(排名3/6,2025年)、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(排名1/15,2024年)、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(排名2/15,2018年)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(排名4/5,2015年)等省部级科技奖励,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工程学科优秀结题项目奖两次(2016年,2020年)。


 

学术成果

 

在Nature Communications、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、Acta Materialia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、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,以及《机械工程学报》、《压力容器》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出版学术专著1部,申请/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,软件著作权10件,制定国家/行业/团体标准15件。

Google Scholar: http://scholar.google.com/citations?user=Iii9yjYAAAAJ&hl=en

ResearchGate: 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rofile/Ming_Liang_Zhu


代表性著作

(1) 朱明亮, 轩福贞, 焊接结构的疲劳损伤与断裂, 科学出版社, 北京, 2022.

(2) Long Jin; Kun Zhang; Ming-Liang Zhu*; Fu-Zhen Xuan*; Evolution of carbides and Charpy toughness in a low alloy bainitic steel during step-up aging process, 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, 2024, 8: 107.

(3) Yu-Hui Huang; Fang-Xin Yang; Nan Wang; Ming-Liang Zhu*; Fu-Zhen Xuan*; Improvement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resistance by low cycle fatigue of a CrNiMoV steel, 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, 2023, 7: 58.

(4) Long Jin, Ming-Liang Zhu*, Xiao-Long Li, Qing-Rong Xiong, Yu-Ke Liu, Fu-Zhen Xuan*. Thermal activation and lattice misfit induced material degradation in a low alloy steel, Acta Materialia, 2025, 294: 121136.

(5) Ming-Liang Zhu*; Long Jin; Fu-Zhen Xuan*; Fatigue life and mechanistic modeling of interior micro-defect induced cracking in high cycle and very high cycle regimes, Acta Materialia, 2018, 157: 259-275. 

(6) Yang Fu; Gang Zhu; Ming-Liang Zhu*; Fu-Zhen Xuan; Digital Twin for Integration of Design-Manufacturing-Maintenance: An Overview,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, 2022, 35: 80.

(7) 轩福贞, 朱明亮, 王国彪, 结构疲劳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, 机械工程学报, 2021, 57(6): 26-51.



网页发布时间: 2023-04-03